生長習性
喜溫暖 濕潤氣候,性喜光,幼樹稍耐陰,耐干旱瘠薄土壤,不耐水澇。多生于平地,村落附近,及低山的次生林。在濕潤肥沃而深厚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。深根性,主根粗長,抗風力強,不耐移植及修剪。種子有隔年發(fā)芽的習性,不耐寒,黃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,不耐鹽堿及干旱。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(yōu)勢種,性耐火燒,萌生力。
苗期管理
1、適時揭草。
播種后25天左右種子開始發(fā)芽,45天幼苗基本出齊。場圃發(fā)芽率為12.3%~57%,平均為35.6%。當幼苗基本出齊時,要及時揭草。揭草好分兩次進行,次揭去1/2,5天后再揭剩下的部分。揭草時動作要輕,以防帶出幼苗。
2、間苗補苗。
揭草后,幼苗長至3~5厘米時,應選陰天或小雨天,及時進行間苗和補苗。將較密的苗木用竹簽移出,去掉泥土,將根放在0.01%ABT3號或ABT6號生根粉溶液中浸1~2分鐘,再補栽于缺苗的苗床上,株行距一般為5cm×8cm,栽后及時地澆透水。間苗后的楓香苗密度控制在100株/m 2左右。
3、施肥與排灌。
幼苗揭草后40d,可選擇合適的氮肥進行追施。第1次追肥的濃度應小于0.1%,施肥量為22.5kg/hm 2。以后根據(jù)苗木的實際情況,每隔1個月左右追肥1次,濃度控制在0.5%~1.0%,施肥量為45~60kg/hm 2。在楓香樹的整個生長季節(jié)應施肥2~3次。前期主要施氮肥,后期施磷、鉀肥。施肥應選擇在15:00以后進行。當施肥的濃度超過0.8%時,施肥后應用清水沖洗。遇下雨時,為了防止苗木出現(xiàn)爛根現(xiàn)象,應及時地排除苗圃地的積水;在遇到持續(xù)干旱的天氣時,應及時澆灌苗地,滿足苗木生長對水分的需求。
4、松土除草。
在苗木生長期間,要及時松土除草。苗小時,一定要用人工拔草。楓香苗木長到30厘米以上時,可用1/3000濃度果爾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,每畝每次用量為15毫升。施藥時應將噴霧器頭對準條播行距中間噴霧,注意藥液不要噴灑到嫩葉和幼莖上,楓香幼苗對果爾除草劑敏感,以免產(chǎn)生藥害;撒播楓香苗圃地不宜使用果爾溶液進行噴霧處理;如育苗面積較大,確需進行化學除草的,可用25毫升果爾,加水1公斤,與25公斤細沙拌勻,堆放2小時,攤開晾干,然后均勻撒在苗床上,并用棕把將楓香苗上的沙輕輕掃落即可(部分楓香幼苗會受到輕微藥害,10天后會恢復生長)。
病蟲防治
楓香幼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。因此一般不易發(fā)生病蟲害。但在剛揭草時,由于苗木長勢較為幼嫩,短期內(nèi)有病蟲發(fā)生。可在揭草后7d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噴霧,一般可用百菌清2000倍液。以后隔20~30d噴百菌清1000倍液,或多菌靈800~1000倍液1次;當有蟲害發(fā)生時,可噴甲胺磷1000倍液進行防治。在苗木的生長期間,應做好松土除草工作。由于楓香幼苗對除草劑敏感,當發(fā)生草害時,一般采取人工拔草的方式,不可采用除草劑。
病蟲防治
清除造林地上的枯枝落葉,消除病蟲源;營造混交林,改善林地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;清除病蟲木,破壞病蟲棲息環(huán)境:科學施肥,合理間伐。在防治棕色天幕毛蟲上,宜采用如下方法:
①人工摘繭;
②保護天敵,把野外采摘的繭中已被寄生的蛹,撿出放回林中或不采摘:
③化學防治,用25%滅幼脲Ⅲ號3500倍液,或20%殺滅菊酯2000倍液,或25%溴氰菊酯2000倍液,或40%氧化樂果800倍液,用機動噴霧機于傍晚噴霧樹冠,防治效果均在90%以上。還可用菊酯類藥液噴入網(wǎng)幕內(nèi),防效達95%以上;
④毒繩法,用20%殺滅菊酯與機油按1:8混合調(diào)好,紙繩浸泡0.5h后,撈出晾干后綁于樹干胸高處,防治效果在90%上;
⑤燈光誘蛾,在危害較重林地集中設(shè)置誘蟲燈,誘殺成蟲,效果較好。
生長習性
分布于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,北起河南、山東,東至臺灣,西至四川、云南及西藏,南至廣東;亦見于越南北部、老撾及朝鮮南部。性喜陽光,多生于平地,村落附近,及低山的次生林。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(yōu)勢種。
主要價值
列入《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-高等植物卷》(2013年9月2日)——無危(LC)。
藥用:樹脂供藥用,能止痛,止血生??;根、葉及果實亦入藥,有除濕,通絡(luò)功效。
經(jīng)濟:木材稍堅硬,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。
生態(tài):楓香樹在環(huán)保方面也有很大的意義,它可以改善生長地的土地質(zhì)量,水土不會過度流失,凈化當?shù)氐目諝赓|(zhì)量,保障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穩(wěn)定;同時楓香樹的耐火性和耐旱性,因此可以生長于干旱缺水的荒山野嶺之地,大大改善當?shù)氐沫h(huán)境質(zhì)量。
觀賞:楓香樹具有很強的觀賞性,在城市規(guī)劃中也可以起到美化環(huán)境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