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映山紅,杜鵑花,山躑躅,山石榴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落葉灌木,高2(-5)米;分枝多而纖細,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。葉革質,常集生枝端,卵形、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針形,長1.5-5厘米,寬0.5-3厘米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或寬楔形,邊緣微反卷,具細齒,上面深綠色,疏被糙伏毛,下面淡白色,密被褐色糙伏毛,中脈在上面凹陷,下面凸出;葉柄長2-6毫米,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。 [5]
花芽卵球形,鱗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,邊緣具睫毛?;?-3(-6)朵簇生枝頂;花梗長8毫來,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;花萼5深裂,裂片三角狀長卵形,長5毫米,被糙伏毛,邊緣具睫毛;花冠闊漏斗形,玫瑰色、鮮紅色或暗紅色,長3.5-4厘米,寬1.5-2厘米,裂片5,倒卵形,長2.5-3厘米,上部裂片具深紅色斑點;雄蕊10,長約與花冠相等,花絲線狀,中部以下被微柔毛;子房卵球形,10室,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,花柱伸出花冠外,無毛。 [5]
蒴果卵球形,長達1厘米,密被糙伏毛;花萼宿存?;ㄆ?-5月,果期6-8月。 [5]
該種與皋月杜鵑(R.indicum(Linn.)Sweet)相似,但不同在于后者的雄蕊為5;葉較小而狹窄,邊緣具細圓齒,易于區(qū)別。 [5]
杜鵑經(jīng)過人們多年的培育,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出現(xiàn),花的色彩更多,花的形狀也多種多樣,有單瓣及重瓣的品種
夏鵑
春天先長枝發(fā)葉,5-6月初時開花,故稱夏鵑。夏鵑的主要親本據(jù)說是皋月杜鵑、五月杜鵑。
其特征是:開張性常綠灌木,株形低矮,發(fā)枝力特強,樹冠豐滿,耐修剪,葉互生,節(jié)間短,稠密,葉長3-4厘米,闊1-2厘米,為狹披針形至倒披針形,質厚、色深、多毛,霜后葉片呈暗紅色?;ㄆ?月中旬-6月,可持續(xù)到7-8月。花冠寬喇叭狀,口徑一般大約5厘米左右,大的有7-8厘米?;ㄐ蛦伟辍⒅匕旰吞装?,花瓣變化大,有圓、光、軟硬、波浪狀和皺曲狀等。四季綠色,四季開花,有黃、紅、白、紫四色奇觀,四季栽培,美化環(huán)境。可以盆栽,也可以在蔽蔭條件下地栽。陽臺栽培的夏鵑樹,應修剪整理為球形。其形秀麗美觀。庭院栽培的夏鵑樹,應剪整為傘形,其形增添樂趣美景。適宜群植于濕潤而有庇蔭的林下、巖際,園林中宜配植于樹叢、林下、溪邊、池畔及草坪邊緣;在建筑物背陰面可作花籬、花叢配植。一些種類可制作盆景。
東鵑
東鵑是日本的石巖杜鵑的變種及其眾多的雜交后代,從日本引入,為與西洋杜鵑相應故稱東鵑。東鵑花期春天,有的地方將其納入春鵑。
主要特性:植株低矮、枝條細軟,無序發(fā)枝、橫枝多。葉卵形,葉片薄、毛少、嫩綠色、有光澤?;ɡ偕Χ?-4個,每蕾有花1-3朵,多時4-5朵,開花繁密,真是“不見枝葉只見花”?;ü诼┒窢睿⌒?,口徑2-4厘米,筒長2-3厘米,多數(shù)花萼演變成花冠、形成內外2套,稱為雙套、夾套?;ㄉ嘤屑t、紫、白、粉白、嫩黃、白綠、鑲邊、灑錦等。有雄蕊5枚,也有雄蕊瓣化成高度重瓣花的?;ㄆ诒让N略早幾天。7-8月老葉凋落,同時花芽形成。不耐強光,可露地種植,萌發(fā)力強,極耐修剪,花、枝、葉均纖細,是庭院綠化作色塊的好材料,同時也是制作造型盆花的理想材料。
西鵑
因其花朵艷麗是深受人們歡迎的種類。尤其是比利時杜鵑,因它是由歐美雜交的園藝栽培品種,故稱西洋鵑,又稱西鵑。日本1892年引入后,西鵑品種名稱譯成日文,因此中國從日本引入的仍用日本譯名,同時中國用西鵑再進行雜交也培育出一批新的品種,因此,中國西鵑品種約有200-300種。
西鵑的主要特性是:
植株低矮,半張開、生長慢,常綠型;
枝條粗短有力,當年生枝綠色或紅色,與花色相關,紅枝多開紅色花,綠色枝條開白、粉白、桃紅色花;
葉片厚實,深綠色,集生枝端,葉片大小居春鵑中大葉毛鵑與東鵑之間,葉面毛少,形狀變化多。從葉顏色的變化可略知花朵的顏色,如白而透明,其花色為白色或其他淡色,紅,花為紅色。
其中四季杜鵑通過調控栽培技術,花期可提前到元旦、春節(jié)?;ㄐ痛?,口徑6-8厘米,大可達10厘米以上。多數(shù)重瓣,花瓣形態(tài)及花色富于變化,觀賞價值。從當?shù)囟嗄暝耘嗲闆r看,西鵑適應性、抗病性相對較差。只宜盆栽,夏季要適當遮蔭,冬季要保暖。柴橋自1984年從丹東引入的西鵑,主要是比利時杜鵑,當前主栽品種有比利時杜鵑系列種7個,西德杜鵑系列3個品種,漢堡系4個,白佳人系3個,四海波系列5個,五寶珠系列6個,王冠系列4個,共32個品種。主要代表種有:五寶(無錫:錦袍)、王冠(丹東:錦上添花)、四海波(無錫:天女舞)。是制作盆花的理想材料。
原產(chǎn)于東亞,分布于中國、日本、老撾、緬甸和泰國。
產(chǎn)自中國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和云南。
杜鵑的繁殖,可以用扦插、嫁接、壓條、分株、播種五種方法,其中以采用扦插法為普遍,繁殖量大;壓條成苗快,嫁接繁殖復雜,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,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。 [7]
扦插
此法應用廣,優(yōu)點是操作簡便、成活率高、生長迅速、性狀穩(wěn)定。①時間,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,毛鵑在6月上、中旬,春鵑、夏鵑在6月中下旬,此時枝條老嫩適中,氣候溫暖濕潤。②插穗,取當年生剛木質化的枝條,帶踵掰下,修平毛頭,剪去下部葉片,保留頂部3片至5片葉,保濕待插;③扦插管理,扦插基質可用蘭花土、高山腐殖土、黃心土、蛭石等,扦插深度以穗長的1/3至1/2為宜,扦插完成后要噴透水,加蓋薄膜保濕,給予適當遮蔭,一個月內始終保持扦插基質濕潤,毛鵑、春鵑、夏鵑約一個月即可生根,西鵑約需60天至70天。 [7]
采用扦插繁殖,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為好,因其透氣性良好,易于生根。可用20%腐殖園土、40%馬糞屑、40%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(yǎng)土為基質。扦插的時間在春季(5月)和秋季(10月)好,這時氣溫在20-25℃之間,適宜扦插.扦插時,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(fā)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,用極鑷利的媳按刀;帶節(jié)切取6-10厘米,切口要求平滑整齊,剪除下部葉片,只留3-4片小葉。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,打開后,把扦插條在藥液中蘸一下,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。插前,應在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(yǎng)土噴潮,但不可噴得過多,到第二天正好嘲潤,適合扦插。插的深度為3-4厘米。插時,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,再將插穗插入,用手將士壓實,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,然后澆一次透水。插好后,花盆好用塑料袋罩上,袋口用帶子扎好,需要澆水時再打開,澆實后重新扎好。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曬處,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,除雨天外,陰天可噴1次,氣候干燥時宜噴2次,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。10天后仍要經(jīng)常注意保持土壤濕潤。4-5星期內要遮蔭,直至萌芽以后才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。一般約需2個月后生根。此后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-3小時,其余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,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制造養(yǎng)分。
播種
杜鵑絕大多數(shù)都能結實采種,僅有重瓣不結實。一般種子的成熟期從每年的10月-1月,當果皮由青轉黃至褐色時,果的裂開,種子開始散落,此時要隨時采收。末開裂的變褐均采下來,放在室內通風良好處攤涼,使之自然開裂,再去掉果殼等雜質,裝入紙袋或布袋中,保存在陰涼通風處。如果有溫室條件,隨采隨播發(fā)芽率高。一般播種時間3-4月份,采用盆播,因為種子小,把盆里外洗干凈,放在陽光下曬干,滅菌消毒,土壤也滅菌消毒,裝盆±要通透性好的、濕潤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的酸性土。為了出苗均勻,種子摻些細土,撒入盆內上面蓋一層薄細土,澆水用窨水法滲入盆內,把盆放在前窗臺上,蓋一層玻璃或塑料薄膜,目的是提高盆內溫度。小苗出土后,逐漸減少覆蓋時間,因苗嫩小,注意溫變,突然高低變化,強光的照射。苗長得很慢,5-6月份才長出2-3片真葉,這時在室內做次移栽,株行距2-3厘米,苗高2-3厘米(大約11月份),大苗移栽在10厘米盆中一株,小苗栽三株。用細噴壺澆水和淡肥水。播種后第二年春季出花房,放在蔭棚下養(yǎng)護。6月?lián)Q13.3厘米盆中,第三年植株有20厘米高,已有分枝幾個也有花蕾出現(xiàn),換16.7厘米盆中,以后根據(jù)植株的大小,逐年換盆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