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狼尾草 |
面向地區(qū) |
品種 |
狼尾草 |
|
類別 |
地被草坪類 |
園林用途 |
地被 |
應(yīng)用場景 |
其它 |
播種期 |
春 |
繁殖方式 |
扦插苗 |
盛花期 |
春 |
狼尾草,又名狗尾巴草、狗仔尾、老鼠狼、芮草多年生植物,可供編織或造紙,作飼料,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。
喜寒冷濕氣候。耐旱,耐砂土貧瘠土壤。宜選擇肥沃、稍濕潤的砂地栽培。生長在沼澤地。它的莖、葉、穗粒都像粟,顏色是紫色的,有毛。
狼尾草一般采用條播,畝播量0.7-1.0公斤,行距50厘米;也可以育苗移栽,5-6張葉片時移栽到大田。移栽密度為每畝4000-5000株。行距45厘米,株距20-25厘米。為了防治螞蟻等地下害蟲對種子或幼苗危害,用農(nóng)藥拌種或施毒土。狼尾草苗期生長慢,常易被雜草侵入,及時進行中耕除草2次,促進早發(fā)分蘗。一旦開始分蘗即可迅速生長。苗期要爭取全苗,如遇干旱要及時灌溉。
施肥:狼尾草是一種需肥較多的牧草,只有在高施肥量的情況下,才能發(fā)揮它的生產(chǎn)潛力,一般每畝使用有機肥1500公斤,缺磷的土壤,畝施過磷酸鈣15-20公斤作基肥,每次刈割后都要施追肥一次,每畝使用尿素5公斤(或其它氮肥、人畜糞尿)作追肥。刈割利用:作青飼料時,一般在拔節(jié)后刈割,刈割高度依飼養(yǎng)對象而定,飼喂魚、兔、鵝(或豬)植株70-80厘米時,幾乎全是葉片;飼喂牛、羊時,株高一般為1-1.3米,刈割留茬高度10-15厘米,切忌齊地割,否則會影響再長。如留茬過高,從節(jié)芽發(fā)生的分枝生長不壯也會影響產(chǎn)量。不要在陰雨天刈割,否則會造成嚴重缺株而減產(chǎn)。調(diào)制青貯料在抽穗后刈割,調(diào)制方法與玉米相同。
飼料:狼尾草鮮草中粗脂肪、粗蛋白、粗纖維、無氮浸出物和灰分的含量高,營養(yǎng)豐富,是一種的飼料牧草,為牛、羊、兔、鵝、魚等動物所喜食。因其具有抗旱、抗鹽、耐濕、無病害發(fā)生、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、生長迅速等優(yōu)點,在中國廣東、福建、廣西、海南、浙江等南方省份已大量推廣栽培,作為草食畜類和魚類良好的飼料來源。
其它:狼尾草是編織或造紙的原料;也常作為土法打油的油杷子;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。
沐陽縣陳雪蓮園藝場 14年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